健康科普|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,你需要注意这些!
踏入冬季,流感流行的警钟再次敲响,需要大家引起重视,也要正确认识。
流感(即流行性感冒)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个型别,其中,甲型、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。
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。也可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。在特定场所,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,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-4天,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。
流感病毒的抗原易发生变异,且传播快,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,对于婴幼儿、孕产妇、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更需要引起重视。
流感一般1到2周可以自愈,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,伴有剧烈咳嗽、呼吸困难、神志改变、严重呕吐和腹泻等重症倾向,患者应及时就诊。
此外,孕妇、儿童、老年人以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,感染流感以后容易引发重症,应尽快就医治疗。
引起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,还包括人偏肺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,公众如何认识并预防?
1.人偏肺病毒感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都属于自限性疾病,感染后,主要出现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鼻塞等呼吸道症状,大多数症状可自行消失。对于儿童、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较弱的群体,可能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。
2.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。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,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。
3.保持规律作息、均衡营养、适度体育锻炼等可以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。
4.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,遵守咳嗽礼仪,科学规范佩戴口罩,保持居室通风等。
5. 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,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。
不少人感染后,认为在家里吃药就好了,不用往医院跑。医生提醒,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自行治疗,婴幼儿、有基础疾病的老人、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等人群,一旦感染,无论症状大小,都需格外重视及时就医,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撰稿:潘小凤 核稿:税小琴 审稿:罗国兴